金华地处“浙江之心”,是“一带一路”重要战略支点城市。金华外向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全面统筹的涉外法治工作。伴随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纵深推进,人员、资金、商品的跨国流动愈加频繁,涉外案件、矛盾纠纷数量不断攀升,高水平涉外法治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立足法律监督职能,高质效办理涉外案件,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一带一路”共建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是检察机关必须肩负的政治责任、法治责任、检察责任。
涉外刑事案件虽然总量不多,但涉外因素带来的证据审查、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等方面的独特困境,极易引发涉外风险,检察机关在涉外刑事案件办理中要充分履行主导责任,确保案件办理的准确性、高效性。
提升诉前引导侦查意识。涉外因素对刑事案件的主要影响体现在犯罪嫌疑人身份核实、诉讼语言和诉讼程序、取证难度等方面,检察机关需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及时引导侦查工作。如对涉外案件关键人物的查找、辨认,检察机关可在适时介入时提出向出入境管理部门调取出入境记录或向交管部门调取旅途信息的意见,从而避免打草惊蛇;在查封、扣押涉案财物时,提出针对犯罪嫌疑人家庭人员及国内经济情况进行调查的意见,从而确保后续追赃挽损的顺利开展。
强化证据审查和法律适用。构建集强化打击、保障权益、风险防控于一体的涉外案件办理模式,通过引导侦查人员有效收集、固定证据,以及制定包括权利义务告知、会见探视陪同、证据审查、文书拟制在内的规范化指引手册,提升办案质效。金华市检察机关联合法院及公安、司法、外事等部门出台《关于办理外国人犯罪案件的若干意见》《外国人犯罪案件办理操作规程》,从委托辩护人、审查和审讯、报备和通报、探视和通信等方面对办案单位提出要求,确保每一起案件从程序到实体、从事实证据固定到法律条文适用、从讯问笔录制作到法律文书制作都有人监督、有据可查。
规范涉外案件翻译选聘。涉外案件办理中,如果不同办案单位各自聘请翻译人员,随意性较大,翻译人员资质审查不到位,翻译质量缺乏保障。对此,金华市检察机关协同法院、公安、外事部门、翻译协会共建诉讼翻译人才库,并制定诉讼翻译聘请制度,细化诉讼翻译的聘请原则、标准和程序,明确诉讼翻译享有翻译前了解案情、翻译后阅看笔录,以及在发现卷宗笔录、文本有遗漏或有差错时,要求办案人员补充或改正的权利,同时规定保守秘密的义务。
突出涉外案件追赃挽损工作。追赃挽损是涉外案件办理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以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为例,犯罪嫌疑人反侦查意识强烈,往往将犯罪模式刻意复杂化、隐蔽化,人为增加犯罪链条,不仅给犯罪行为的发现和侦查带来困难,更加大了事后追赃的难度。金华市检察机关及时会商公安、法院、出入境管理部门、银行等,对涉案资金进行查封、冻结,并通过资金走向明确案件其他关联人,做好追捕追诉工作,有效挽回被害人损失。
2022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的意见》,要求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国际合作,积极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框架下的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严格依法办理涉外知识产权案件,平等保护外国权利人合法权益。
建立“前端预防+中端打击+后端治理”全链条司法保护机制。坚持涉外知识产权案件“一案四查”专业化办理,将知识产权保护触角由刑事同步向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延伸。联合海关、市场监管部门、法院、西北政法大学义乌研究院等8家单位,成立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中心,建立集控告申诉线索流转、权利人数据库、行刑双向衔接、协助司法取证等职能于一体的全链条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开展涉外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突出重点领域知识产权犯罪集中治理。金华市检察机关联合市场监管、版权、公安等部门开展影视产业著作权保护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院线电影盗录传播等违法犯罪行为,监督利用“僵尸网站”非法侵犯影视著作权乱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2023年会同海关、杭州铁路运输检察院开展“义新欧”班线出口商品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起诉制假售假犯罪360人,保护了包括20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200余个优质企业品牌,为“浙江制造”通达世界提供法治保障。
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一体构建涉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体系。金华市检察机关借助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义乌分中心和浙江师范大学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援助站功能作用,建立涉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体系,完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专家库和案例库,及时做好信息收集、预警分析和应对指导,实施事前监测预警、事中应对指导、事后反馈提升的闭环管理机制,妥善处理重大涉外知识产权案件,为国内出口企业及海外华人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行知识产权落地、维权等提供司法服务。
涉外法律服务在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国际经贸合作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有利于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建立涉外纠纷预警处置机制。金华市检察机关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加强经侦预警平台建设,构建覆盖常驻外商的“信用+外贸”体系,针对“买单配票”骗取出口退税等违法行为,落实“信息收集、防范案件、打击犯罪、管理服务”工作闭环。
打造涉外商贸法律服务平台。义乌市检察院国际商贸城检察室联合辖区派出所、法庭、司法所、市场监管所等,在法治便民服务站点成立全国首个县级国际商事法律服务中心,为外贸企业提供国际商事认证、调解、仲裁等核心服务。
完善涉外企业纠纷调解机制。依法妥善处理国际贸易、外商投资中的矛盾纠纷。2013年,义乌市公、检、法、司联合成立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采用“以外调外”等纠纷调解新模式,十余年来成功调处涉外纠纷1189起,涉及金额1.31亿元,纠纷化解率96%,获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
探索设立涉外法治研究检察联系站。通过邀请提供研究报告、咨询意见,开展专题培训、实务采风等活动,整合专家、外脑力量,统筹相关科研单位的人才洼地和理论研究优势,实现专业人才、文献资料等资源联通共享,提高检察人员涉外业务水平。
最高人民检察院 (100726)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147号 (查号台) 010-12309(检察服务热线)
为了获得更好的使用,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chrome)、360浏览器、IE11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