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浙江开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之路,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2022年11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行委员会会同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两区一县政府,公布跨省域协同推进共同富裕实施方案。
这是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姚庄镇横港村景色(2024年3月29日摄,无人机照片)。
在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的指引下,长三角一体化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逐步得到发挥——共同富裕的产业基础更加坚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提升,民生服务领域有了更多跨区域应用场景,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良的环境质量……
面向未来,沪苏浙皖合抱而成的长三角,将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携手攻坚、共建共享,为全国跨省域推进共同富裕探路。
地区人均生产总值15万元,每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口5.4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8以内……对照《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共同富裕实施方案》,不少领域的2025年目标已提前或即将实现。
“从示范区辐射整个长三角,我们努力在产业协同创新、区域城乡融合、居民就业增收等领域,形成共同富裕的标志性成果。”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陈海涛说。
上海本地,提供芯片、软件等组成的“大脑”;江苏常州,提供作为“心脏”的动力电池;浙江宁波,提供完成“身体”的一体化压铸机……
长三角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可在4小时车程内解决所需配套零部件供应,“4小时产业圈”是长三角推进产业协同创新的一个缩影。
《2023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显示,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总指数提高到262.48分,2018年后年均增长11.17%。
“长三角汽车产业协同发展,通过产业转移,给承接地创造更充分就业,上海也得以腾出更多战略空间培育壮大新动能。”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院长何万篷说。
2023年,长三角区域经济总量突破30万亿元大关,三省一市经济发展的互补性和协同性不断增强,促进各类生产要素高效配置,经营主体活力竞发。
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汊河镇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内,80%的入驻企业来自江苏南京;上海金山区与浙江平湖市的交界地区,番茄、草莓等高附加值农产品在智能控温大棚里旺盛生长。
一边是先富省(市)域积极带动后富省(市)域的“组团式发展”,一边是毗邻交界区域创新合作模式的“抱团发展”。
公共交通一体化、基础设施配置标准化、全域开展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在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双轮驱动”下,长三角城乡融合与区域协调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
截至2023年,长三角41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过5.6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走进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沙埠镇横溪村的“共富工坊”,只见十几位上了年纪的工人正娴熟地制作节日礼品。“一天做300来个,能赚90元钱。这份家门口的工作让我不用遭受日晒雨淋,还能补贴家用。”村民曹素贞说。
发展低碳绿色农业、生物科技农业、观光农业、“互联网+农业”……通过送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能到人,长三角协同推进强村富民行动,助力困难群体增收。
2024年4月7日,在位于浙江省金华市金华山鹿田村的婺州举岩茶基地,茶农在采摘举岩茶鲜叶,发展特色茶产业是推动当地百姓共富的重要途径之一(无人机照片)。
“增收”的同时还要“减支”。长三角致力于不断缩小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报销比例之间的差距;通过比对筛选出14.4万条在外就读学生数据,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全部实现跨省市资助免审即享。
聚焦民生期盼,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内形成的相关经验探索,在更广阔的区域内有了更丰富的应用。
“医保异地结算,省心又省钱。”安徽省宣城市市民高伟说,自己需要长期在江苏省肿瘤医院治疗,2023年住院花了16万多元,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异地直接报销就结算了近12万元。
随着长三角地区异地结算深入推进,群众异地就医“垫资”和报销“跑腿”的难题正逐步得到解决。
2024年3月8日,市民在位于上海市档案馆的长三角地区民生档案异地查档受理点查询出生医学证明档案。
“如何让项目化学习真正有助于培养创新人才?”参加完在安徽举行的长三角城市群教育科研研讨会后,浙江省特级教师孙军波感到受益匪浅。
孙军波说,长三角已建立起多个教育一体化发展联盟,沪苏浙皖三省一市教育部门还联合开启了“长三角地区骨干教师交流研修和访问学者计划”,这些举措都将有助于长三角优质教育资源的普惠共享。
联合开发江南水乡观光、研学等文旅产品,联合开展马拉松、自行车等体育运动……依托山水相连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长三角各地康养、民宿、文旅等新业态蓬勃发展。
2023年6月30日,旅客在上海至嘉兴的Y701次“南湖·1921”红色旅游列车旁拍照打卡。
“很多游客不再满足于吃好喝好,而是希望参与更加优质的文化活动,满足精神需求。”上海市江南莲湘民宿主人曹月芳说。
基于统一的数字化政务服务体系,长三角各地在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着力提升游客的同城待遇。
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良渚遗址……退休后的施先生发现,自己的江苏社保卡在长三角各处文博展馆打卡畅通无阻。辐射长三角的“敬老通”应用,将医、食、住、行、游等敬老惠老待遇都归集到了一张卡上。
春日暖阳下,太湖贡湖沙渚饮用水源地风景秀丽。江苏省无锡市太湖水污染防治办公室副主任奚河说,沿湖地区协同治理,带来的不只是一湖清水,还推动了沿湖地区的产业焕新,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2023年3月16日,在太湖畔的浙江省湖州市织里镇义皋村,保洁员在清理河道。多年来的溇港整治使得太湖周边河道水质明显改善,也为乡村旅游注入动力。
近年来,长三角致力于开展跨界水体联保共治、固体废物协同治理,探索推动生态资产和生态产品交易,为实现共同富裕厚植良好的绿色发展基础。
在沪苏浙交界处的太浦河上,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标志性跨域项目“方厅水院”正在抓紧建设中。项目建成后,各地居民可就近就地办理业务,还可共享跨域优质的滨水公共空间。
按照以前的工作流程,跨域项目需要沪苏浙三地各自申报、审批,建设单位要准备三套不一样的材料、跑三个窗口、盖三个章。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下,由执委会牵头,该项目最终采用跨域一体化审批模式,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示范区挂牌以来,我们形成了136项务实有效的制度创新成果,其中42项已面向全国复制推广。”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说。
2023年6月2日,安徽的辅警(左二)和江苏的民警(右二)在丹阳警务室政务服务窗口为人们办理业务。安徽马鞍山博望区丹阳镇与江苏南京江宁区丹阳社区相毗邻,2023年年2月底,苏皖“两省一街”丹阳警务室政务服务窗口正式揭牌,在两地交界区域实体化运行。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的七都悦心公寓,是首批长三角异地养老机构之一。良好的环境、地缘人缘相亲的氛围,吸引了长三角各地70余位老人来此入住。
吴江区委书记李铭说:“异地福利性养老和异地半福利性养老,需要在养老金的转移结算、养老人员信息互通、养老设施共建上有更多突破,我们将携手长三角兄弟省市,深耕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
跨省公交联运、职教院校统一招生录取、打造科技创新共同体……为共同富裕工作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长三角正努力通过协商、评估,制定更有效的一体化政策。
11号线花桥站进站乘车。当日,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正式投入运营,并与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实现无缝换乘,长三角核心城市间首次实现地铁系统跨省互联互通。
“既要打破区域之间不合理的‘政策藩篱’,又要充分尊重各地的客观发展情况与资源分布差异。”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负责人说,锚定增进民生福祉,绘就共同富裕美好图景,长三角三省一市将立足长远、久久为功。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延安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采矿井约40家,年开采量约5000万吨,但煤质坚硬、自动化程度低等难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洛川青怡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小杰介绍,他们企业的苹果按个卖,一个可以卖到10元。
堆积起来的生菌木材冒着热气儿,菌种生产厂房里机器轰鸣,滑子菇大棚里农民忙着收“金疙瘩”。
你以为的农村是雨天泥泞,还是道路整洁?爬高上低,还是风景无限?高家原则将山体沟道治理作为城市有机更新和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抓手,让山体沟道,环境大改善。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数字经济专业负责人王珊珊介绍,从卖苹果到卖服务,这是数字技术非常好的一个创新,和产业结合的非常有深度。通过消费者与大自然以及果树的亲密视觉接触,可以提升他们的体验感,增加对苹果这种产品的客户粘性和客户忠诚度。
激昂的旋律回荡在空气中,豪迈的歌声飞扬于天地间。壮丽的情怀澎湃在心田里,不朽的精神传承于岁月中……
青山环绕、绿水蜿蜒,这是吴起南沟村给记者们留下的第一印象。谁能想到,这个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小村庄,曾经风沙肆虐、植被稀疏。经过二十多年艰辛努力,光秃秃的黄土高坡绿意盎然。
在宝塔区河庄坪镇政府的扶持下,延安菌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带动400余人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2000元。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农民带来稳定收入,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点赞延安菌舰,为农民增收,为乡村添彩!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延安新材料产业园,亲身体验石墨烯发热背心,感受科技的温暖拥抱。
近期,延安市薛张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成功!这不仅是一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更为延安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10月22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位于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的苹果基地,在这里记者们亲身体验苹果采摘,倾听果农的心声。同时,记者团还开展了一场特别的直播带货活动,助力果农销售苹果。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果农的辛勤付出,也让更多人了解到延安苹果的魅力,为乡村振兴贡献了一份力量。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逐梦之路”媒体采访团走进延安宜川县,追寻“悬崖造林队”的故事。
陕北说书最近火爆出圈,董宇辉在直播中表示向往陕北文化,想成为一个陕北说书人。这一段陕北说书,带你行走在延安的绿水青山间。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数据(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高延宏介绍,延安的地域特点适宜建立算力中心,要把平台搭建好,把更多的企业引到延安,建立归属在延安的算力中心,更好的服务延安、服务陕西。
“圣地蓝”成延安靓丽新名片!近年来,延安出台多项措施积极推进环境治理,有效减少空气污染源,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增加,2023年达到323天,让蓝天白云常驻延安上空。
如今,延安子午岭林区有目前已知的国内最大野生华北豹种群。随着延安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其种群栖息地向北扩散近五十公里!
10月22日,在南泥湾,“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采访南泥湾,齐声合唱经典曲目《南泥湾》,在歌声中,我们仿佛看到了昔日的开荒景象,感受到了那份自力更生的坚韧精神。一曲《南泥湾》,唱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